12月21日,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南方科技大学傅宗玫教授、天津大学陈玖斌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并分别以“大气有机气溶胶关键组分的来源、演化及环境效应”“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在环境健康领域的潜在应用”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师生200多人在线参加了会议。环境学院陈庆彩教授主持会议。
傅宗玫教授指出棕碳是一种具有吸光性质的有机气溶胶,具有显著的大气化学效应和环境效应,其来源复杂且具有多种含氮物质的发色团(例如酚类物质),生物质燃烧气溶胶和有机氮气溶胶是棕碳物质的主要来源。他深入介绍了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的模拟研究,相关成果包括:基于GEOS-Chem模型建立了全球大气左旋葡聚糖的收支模拟;加入大气降解,显著改进了左旋葡聚糖浓度梯度模拟;证明了左旋葡聚糖大气降解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修正了左旋葡聚糖生物质燃烧贡献的定量约束;发现了左旋葡聚糖在大气中主要通过液相反应降解。
傅宗玫教授还介绍了大气有机氮溶胶的研究发现,由于前人模拟未对比模拟和观测ON沉降或对比不佳,其团队对有机氮气溶胶进行定量研究,进行了全球PM2.5有机氮浓度模拟与观测对比、全球有机氮气溶胶沉降模拟与观测对比,评估了全球有机氮气溶胶浓度及不同源贡献,建立了目前最完整的大气有机氮气溶胶及其组分的全球模型,包括人为源及自然源一次排放,以及多种二次生成机制。
陈玖斌教授以“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在环境健康领域的潜在应用”为题,阐明了稳定同位素是地球化学的核心研究领域,由于一些新的同位素体系亟待开发、许多同位素分馏机制还不明确、特定储存同位素组成还不清楚,其测试方法和理论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总结了金属同位素的应用理论基础和金属同位素应用实例,以此明确内部壳幔演化和岩浆活动、追踪表层与深层物质能量交换、厘定地表物质运移和环境变化、判定人类活动演变和生命健康,其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汞同位素、镉同位素和锌同位素的迁移转化过程、污染源解析、颗粒光化学过程以及生态/健康效应,报告还展望了利用金属同位素进行疾病诊疗新指标的发展前景。
报告结束后,傅宗玫教授、陈玖斌教授还与师生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与困惑。
新闻小贴士:
傅宗玫,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博士。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大气化学,包括大气有机物化学、空气污染与气象气候相互作用、大气痕量物质反演及遥感、大气化学数值模型研发等。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特聘教授(青年)、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主持973课题、基金委面上、优青、国际合作、两岸合作交流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陈玖斌,天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注重开展从方法建立、野外观测到理论发展再到前沿问题解决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建立了锌、汞、镓、锑等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沉淀、吸附等环境过程金属同位素分馏机制和河流、湖泊、大气、冰川等环境金属同位素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任科学技术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生态环境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法联合景观动力学实验室(LIA-Saladyn)中方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重点行业场地土壤复合污染过程及生态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Geochimica Cosmochimica Acta》、《Applied Geochemistry》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