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应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焦硕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本次报告会由科技处主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环境学院及其他学院师生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环境学院副院长陈庆彩教授主持。

焦硕教授以“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群落稳定机制”为题,通过“形成-适应-功能”的研究过程,系统阐明了农田系统中细菌、真菌、古菌、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与功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途径。农田生态系统对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是国家的根本。干旱、盐碱、养分贫瘠等逆境胁迫及长期粗放耕作方式,会引起的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失调,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模式和多样性形成机制不清、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机制不明,这些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壤微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因此,亟需深入探究上述农田土壤微生物组及功能调控的前沿问题,为实现土壤健康提升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报告结束后,焦硕教授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新闻小贴士:
焦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者,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和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围绕“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和稳定机制”的科学问题,探究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模式,阐明和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环境适应性规律及群落稳定机制,为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与功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途径。以在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Microbiome、GCB等SCI收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编辑:李小飞 审核:陈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