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必须能发起属于自己意志的意愿,并能将其坚持下去,以实 现自己的意愿,从而构建自己的世界。
但这只是一个层面,而另一个层面是,也必须懂得失去,即当自己的确不能如愿时,在什么样的时间点,能承认自己意愿的失败。并且,承认这次意愿的失败后,仍能发起新的意愿,而再次起飞。
著名心理学家克莱因,提出了偏执位与抑郁位的概念。其基本理论是,三四个月之前的婴儿,都处于偏执位;之后的婴儿,则可以发展抑郁位。
在偏执位上,人们会执着于自己的意愿,并视外界的阻碍为仇敌,而一旦有失败发生,就觉得是敌意力量攻击的结果,所以很难接受失败。人们能接受善意力量导致的失败,而不能接受敌意力量攻击导致的失败。
在抑郁位上,人们会发现,自己的攻击性指向了爱的人,因此而产生了抑郁。
同时,抑郁位也有这个意思:自己的意志失败了,而接受不如愿的发生,则会处于抑郁位。
人就是不断地在偏执位与抑郁位之间游走。发起意愿,执着地追求。有些意愿得偿所愿。有些意愿不如所愿,因而有抑郁。但仍能继续地发起意愿。
如果太抑郁而失去了发起意愿的动力,是可悲;如只偏执,则可怕。
偏执意味着对意愿的执着,这很好。但它同时伴随着这样几个东西:一,顽固坚持意愿,而不愿意根据外在现实进行调整;
二,若受挫,则陷入可怕无助中;
三,本是我的意愿失败,却却觉得是外部敌意力量攻击所致,所以要去寻找一个敌人,于是变成,是你这个敌人导致了我的失败,然后去攻击对方;
四,如不能攻击别人,就可怕地攻击自己。
抑郁意味着对意志失败的承认,这很好。但太容易承认失败,而可能导致很难再次发起意愿。如童年如太多失败,一些人会走进心灵僻径。即,不在乎俗世,不在乎需求,而追求纯心灵上的东西,且非常孤僻。
我们需要警惕走入心灵僻径,譬如从记事起到现在一直都很孤独的修行者。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内在动力呈现到现实世界上,让内在充分展现出来,然后在现实世界的投影中看到自己的心,从而可以更好的改变。
从这一点上来讲,人都需要点偏执与自恋。